蒋介石为何那么重用杜聿明?你看陈诚和白崇禧,在背后都干了些啥

蒋介石为何那么重用杜聿明?你看陈诚和白崇禧,在背后都干了些啥

随后,杜聿明带领10个师的兵力,在占据有利炮火优势的情况下,从三路发起进攻。正是在他指挥下,国民党在四平战役中占据了主动,迫使我方撤退,并且成功推进到长春等地,把我军压制到松花江北岸。虽然战术得当,但运气并未站在杜聿明这边,四平之战之后,他未能再次取得类似的胜利。

然而,杜聿明在之后的战斗中便遇到了“猪队友”,导致许多战役惨败。例如,在淮海战役期间,徐州陷入危机,蒋介石不得不派杜聿明前去拯救局面。杜聿明提出了两个计划,第一个是派遣13兵团守徐州,同时派出2兵团和16兵团与黄维会合,从中原野战军背后夹击;第二个计划则是直接解救黄百韬的困境。然而,由于刘峙的临阵指挥无能,杜聿明的第一个方案被否决,导致黄百韬全军覆没。

在形势愈发严峻的情况下,蒋介石最终采纳了杜聿明的方案,让他带领军队撤离。但就在撤退途中,蒋介石却突然下令停止撤退,并要求杜聿明立刻反击。杜聿明被迫按指令调整战略,但却最终被敌军包围。被困后,杜聿明提出了三种突围方案,但蒋介石依然坚持要求他发动进攻。明知突围几乎无望,杜聿明依然尝试与命运搏斗。最终,敌军乘胜追击,成功俘获了杜聿明,结束了他的一生军事生涯。

与杜聿明忠诚履行职责、听从命令的态度不同,陈诚和白崇禧两位将领则表现出更多的私心和无能。当杜聿明因病离开东北时,蒋介石将陈诚派遣接任,陈诚野心勃勃,积极扩充兵力。然而,他在处理东北局势时却疏忽大意,大规模撤换军官导致许多部队投向共产党,结果他指挥的军队在战斗中损失惨重,最终被我军击溃。陈诚因此丧失了不少支持,甚至有传言说国民党内部要求“斩杀陈诚”。

白崇禧则在军事上并不缺乏才干,他曾被誉为“小诸葛”,但他的私心却让他在战斗中屡屡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徐蚌会战前,白崇禧因蒋介石夺取其兵权而心生不满,决定在战斗中不再全力支持蒋介石。当蒋介石要求支援12兵团时,白崇禧不仅拒绝,还拖延了部队的调动,导致援军迟迟未到,结果友军几乎全军覆没。在后来的战争中,白崇禧继续不服从命令,最终导致国民党战局的恶化,淮海战役的胜利彻底奠定了我军的优势。

战后,白崇禧甚至公开要求蒋介石让位李宗仁,这一行为彻底揭示了他对蒋介石的不满和背离。

通过比较杜聿明与陈诚、白崇禧等将领的行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蒋介石为何如此依赖杜聿明:他忠诚、果敢、尽职尽责,尽管有时策略与命令相悖,最终仍被历史所记住。然而,与之相比,其他国民党将领的私心与无能,最终只会加速国民党的败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