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虽不认同墨子的主张,但仍然认可墨子的人格精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冯友兰先生认为墨家重功利,而其功利是国家平民之大利;侯外庐先生指出墨子倡导平民为主体的社会理想;冯契先生提出墨子是“平民哲学家”的概念;梁启超先生认为墨子的人格精神不仅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中是少见的,就是放之于世界也是难能可贵的;鲁迅先生赞扬墨子这样的圣贤是中国的脊梁......
“墨子十论”——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是墨子思想的精髓,兼爱是其中的核心。
“兼爱”,就是“爱人若爱其身”,爱他人就好像爱自己。这种爱,没有差等,对待他人的爱,不因他人的身份地位、金钱、阶层等因素而有差别。这种爱,互惠互利,它不是单纯的舍己为人,而是“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而天下的霍乱,都是“以不相爱生”。因为不爱,所以不忠,不孝;所以有盗,有害;所以有斗争,有混乱;有损人利己,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如果“天下之人皆相爱”,那么就会“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互相理解,互相关爱,没有争斗的世界也会因此形成。这也是共产主义人们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样貌。
“兼爱”,给予了平民最大的利。墨子假设出一种反驳,“意可以择士,而不可以择君乎?”,即,兼爱可以用来挑选士人,但可以用来挑选国君吗?墨子的回答当然是可以。在之后关于兼爱是否可行的论证中,汤的这句话是对这个问题很好的回答:“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这就是汤的兼爱,而只有做到兼爱的统治者,人民才会拥戴他。墨子将选择国君的权利给了广大的平民。选择视民如己的国君,而不是把人民视为蝼蚁的人。
“非攻”是“兼爱”思想在军事上的具体体现。对于战争,墨子认为它使国家“上不暇听治,士不暇治其官府,农夫不暇稼穑,妇人不暇纺绩织纴,则是国家失卒,而百姓易务也”“此其为不利于人也,天下之害厚矣。”战争所带来的最大的危害,就是对平民的危害。而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墨子则解释为这不是“攻”而是“诛”。有苗,桀,纣,为非作乱,上天不容,对他们的讨伐,是上天旨意,是正义之举。由此可见,墨子的“非攻”思想,并不是完全否定一切战争,相反,对正义的战斗,墨子持支持态度。
“尚贤”的政治思想同样体现了墨子的平民性。墨子强调,“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贤人,不一定非要是读书人,也可以是田野农夫,贩夫走卒,这给了平民施展自身才能的机会!职位在墨子眼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墨子认为命运不是注定的。在《墨子·非命》中,他认为古代贤能之人获得的成就“亦岂以为其命哉?又以为力也。”一切都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而那些高呼“有命”而躺平的人,是有害于社会的。相信非命,卿大夫便用尽全身的力气,竭尽全部智慧,于内治理官府,于外征收关市、山林、泽梁的税,以充实官府。相信非命,农夫便早出晚归,努力从事耕种、植树、种菜,多聚豆子和粟,而不敢倦怠。
“节用”“节葬”“非乐”同样有利于民生。在重视繁重礼仪的时代,墨子发出了要节俭的声音。食物不必奢华,填饱肚子就行;衣物不必精美,蔽体保暖即可。这主要是约束统治者,不可骄奢淫逸,而是应该为民考虑。
墨子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也将它们很好地践行了。他早年学习儒家学说,却不盲从,而是通过自身思考建立墨家,与儒者辩论。他南游于楚,献书惠王。他行走十天十夜,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墨家也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违背原则者,轻则开除,重则处死。
在人人都为了保身不惜伤害他爱人时,他拉着人们的手说:“爱彼此才是我们该有的模样!”;当诸侯为土地与权力征战杀伐时,他瘦却挺拔的身体张开双臂说:“战争劳民伤财,不过是同胞间的自相残杀!”;当君王骄奢淫逸,视人民如粪土时,他愤怒地高呼:“违背天道必定会受到上天惩罚!”他看着食不饱腹,皮包瘦骨的贫苦百姓,双眼湿润,他踏遍用鲜血染红的土地,还要用双脚的鲜血祭奠,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追逐他心中那个理想的社会,都是为了他心中千千万万的平民。
墨子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社会图景,和今天我们的很多追求不谋而合,因此甚至有网友称墨子为“穿越了2500年的老党员”,“先秦时代的马克思”。如今,我们强调“群众思想,群众路线”,是因为人民才是最大的主人。墨子从人民出发,一切学说都是为了人民,墨家也一度成为与儒家并列的显学。一心为民的人,当然会被人民所爱!
墨子不仅是思想家,还是科学家。
我国近现代史学界宗师杨向奎老先生曾说:“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绝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同于整个希腊。”
墨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高度理性化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高度抽象性和严密性的数学概念和定义。比如位值制,倍数,直线,圆,长方形,对称中心,平行线等。他对几何学中各种定理的阐述,和150年后的欧几里得几何学完全一致。
在力学领域,墨子提出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是受力的结果,物体停止运动,也是收到阻力的结果,如果不收到阻力,将会一直运动下去,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他还提出了物体在受力时,也产生了反作用力,和牛顿第三定律不谋而合。
光学领域,墨子率先完成了小孔成像的实验,以及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研究。李约瑟也曾说:“墨子关于光学的研究,比我们所知道的古希腊要早,古印度更是不能比。”
墨子出身工匠,精通百工,木工技艺不次于当时的名将鲁班。他与鲁班进行攻防演习,九战九胜。
墨家辩论同样出名。其逻辑学凭“或,止,假,效,辟,侔,援,推”八式,打遍天下无敌手,墨子和诸子辩论,从未输过。墨辩,也与古希腊逻辑学,印度因明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墨子辩论的意义是“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而“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则是墨子辩论的方式。
墨子的人格魅力就在于此。心系百姓而不是高高在上;凡事躬行而不是空喊口号;理性思考而不是冲动空想。
当今时代,我国社会上仍存在唯利是图、假公济私、见利忘义、先己后人的现象,仍然存在社会歧视现象。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我国社会人际交往的场合不仅是以往的家庭、学校、社会、社区,还有网络空间。在网络这种匿名环境中,网络暴力层出不穷,而各种信息以极快的速度传递,各种社会问题也更加凸显。
不仅在古代,即使在现在,在大学生群体中,很多人仍会认为墨子的“兼爱”是天方夜谭。学习哲学,马克思主义不被人理解,因为整个社会都被功利性笼罩。他人成了竞争对手,巴不得打压,怎么可能去帮助?整个社会成了巨大的功利场。
青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是青年从学校进入社会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们更需要有理想目标,需要有思想觉悟。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应培养具有较为完满的人格精神追求的通才。”墨子便为当今的大学生树立了人格的榜样。
墨子教会我们,要成为一个心有大爱的人。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无私地奉献,热情地帮助。爱他人如爱自己,去同情,去感同身受。而不是做无情的看客,做损人利己的自私者。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前途命运,还将他人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与自己紧紧相连。和周围同频共振,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墨子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敢于实践的人。追逐自己的理想,践行心中的道义。而不是空想,表里不一。没有所谓命运,自身的努力才是更重要的。
墨子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自然与人文,艺术与体育,都是我们的追求。
心怀大爱,又不失理性,坚定理想,一往无前。这就是墨子平凡又伟岸的形象,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追求的模样!
内容源自“当代墨学研究与传播”
明伦书院——“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
如果喜欢此文,请点亮下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