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科普 | 宝宝肠胃不舒坦?腹部按摩有妙招!

炎黄科普 | 宝宝肠胃不舒坦?腹部按摩有妙招!

这些腹部按摩手法,请收好

针对宝宝常见的肠胃问题,结合不同穴位和手法,效果更精准。家长可根据宝宝情况灵活选用:

推揉中脘:健脾和胃“主力军”

位置:肚脐正上方4寸(约宝宝4指宽)。

操作:掌心旋摩5分钟;也可用食指和中指从喉下直推至中脘100-300遍。

功效:缓解消化不良、嗳气呕吐,常与按摩足三里、推脾经搭配,增强健脾消食效果。

摩腹:基础调理“万能法”

操作:用四指指腹或全掌顺时针旋摩宝宝腹部,每次5分钟。

功效:改善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问题,是宝宝日常保健的核心手法。搭配捏脊、按揉足三里,效果更佳。

揉天枢:肠道通畅“好帮手”

位置:肚脐旁开2寸(约宝宝2指宽)。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按揉两侧穴位50-100遍。

功效:天枢是大肠的“募穴”,能疏通大肠、理气消滞,对便秘、腹胀效果显著。

分推腹阴阳:缓解不适“快效法”

位置:两肋弓下缘或上腹部两侧。

操作:用双拇指从剑突下沿肋弓下缘分推100-200遍,或从肋弓下推至脐部两侧5-10遍。

功效:改善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还能缓解宝宝烦躁不安、夜啼。

拿肚角:紧急止腹痛“关键招”

位置:腹部两侧的大筋。

操作:用双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捏两侧3-5遍,再用中指按揉30遍(刺激性较强,建议最后操作)。

功效:对寒痛、伤食引起的腹痛效果明显,各种原因导致的腹痛均可适用。

三、按摩小贴士:安全有效是关键

按摩时保持室温适宜,宝宝情绪稳定,避免在刚吃奶后或饥饿时操作;

手法轻柔,以宝宝舒适为度,避免过度用力;

若宝宝皮肤破损、发热或患有急性疾病,暂停按摩;

坚持每日1-2次,配合合理饮食,调理效果更佳。

(以上图片均由AI生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