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中,作者指出,广纳式制度和榨取式制度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广纳式制度促进经济繁荣,而榨取式制度则阻碍经济进步,导致国家贫困落后。通过对不同国家和时期的案例分析,能更清晰地理解这两种制度及其影响。
国家
时期
制度类型
制度特点
经济结果
美国
1619年詹姆斯镇成立大议会后,特别是1787年宪法制定后
广纳式制度
政治上权力逐渐广泛分配,有民主选举和制衡机制;经济上保障私有财产,鼓励创新,金融市场发达,为发明家提供资金支持。
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富裕国家之一,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科技创新能力强,人均收入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后
广纳式制度
政治上国会权力增强,限制王权,政治多元化;经济上执行财产权,取消独占权,促进商业活动,政府积极推动基础建设。
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强国,国际贸易和工业制造领先,推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南韩
1948年建国后,尤其是朴正熙执政时期(1961 - 1979年)
广纳式制度(经济制度为主,后期政治制度也逐渐转变)
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制度,政府大力提供信贷和补贴给企业,鼓励投资和工业化;后期政治逐渐走向多元化。
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东亚“经济奇迹”,从贫穷国家发展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在电子、汽车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博茨瓦纳
1966年独立后
广纳式制度
政治上继承并发展了相对集权且多元的部族制度,保障政治稳定;经济上确立私有产权,利用钻石资源投资公共建设。
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非洲国家中经济发展成果显著,贫困率降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和医疗水平逐步提高
墨西哥
西班牙殖民时期(15世纪 - 19世纪)、1821年独立后至20世纪初(如迪亚斯统治时期,1876 - 1910年)
榨取式制度
殖民时期,西班牙人建立赐封制、米塔制等,剥削原住民劳动力;独立后,政治不稳定,政治人物为私利操纵经济,如迪亚斯侵犯人民财产权,授予商业独占权。
经济发展受限,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贫富差距巨大,工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
刚果(历史上的刚果王国及现代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王国时期(15 - 17世纪)、1960年独立后(如蒙博托统治时期,1965 - 1997年)
榨取式制度
政治上专制,国王权力不受节制;经济上,奴隶制度盛行,国王和菁英剥削人民,控制贸易,公共服务缺失。
经济长期停滞,人民极度贫困,农业生产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匮乏,疾病肆虐,预期寿命低
北韩
1945年后
榨取式制度(作者观点)
经济上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私有财产被宣告违法,市场遭禁止;政治上权力集中在少数统治精英手中。
经济发展缓慢,与南韩形成鲜明对比,生活水平较低,工业生产未能充分发展,农业生产力下降,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相对封闭
西班牙
1492年合并卡斯提亚和阿拉贡王国后至17世纪
榨取式制度
政治上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王权强大;经济上,从美洲获取的财富流入王室,商人阶级发展受限,贸易被独占,财产权不安全。
经济从相对成功走向衰退,17世纪后经济大幅下滑,城市人口减少,在工业革命中落后于其他国家,国际贸易地位下降
奥匈帝国
18世纪 - 19世纪
榨取式制度
政治上专制统治,君主权力不受限制,反对政治多元化;经济上以封建秩序和农奴制度为核心,限制劳动力流动,阻碍市场发展,反对创新。
经济发展滞后,工业化进程缓慢,在19世纪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差距逐渐拉大,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国内市场发展受限
俄罗斯
彼得大帝时期(1682 - 1725年)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
榨取式制度
政治上建立专制政权,强化中央集权;经济上实行农奴制,限制人民自由,阻碍工业发展,反对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缓慢,在工业革命中落后,与西欧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工业发展依赖政府强制推动,缺乏市场活力